怎么办理股票配资 1948年9月,冉益智叛变,供出大批地下党,包括罗广斌
【1948年9月,冉益智叛变,供出大批地下党,包括罗广斌】特务头子徐远举去抓罗广斌时,没想到为了不得罪他的哥哥罗广文怎么办理股票配资,还特意打了声招呼,说:“有人供出你弟弟是共产党。”
罗广文是四川忠县人,陈诚的老部下。解放战争初期在中原与刘邓大军作战很卖力气,得到蒋介石的赏识,被升为兵团司令。
他的弟弟罗广斌是中共党员,曾向罗广文宣传过进步思想,但罗广文并没有听进去。
罗广斌在度数期间,就接触到了先进思想,并积极从事革命活动。1948年3月,在江竹筠、刘国志等同志的介绍下,罗广斌如愿加入了党组织。
罗广斌加入共产党时,罗广文正和共产党作对。那一年,罗广文以十七万大军坐镇四川,罗广斌就在他的防区内搞秘密活动。罗广文曾经尝试让弟弟跟着自己干,不过那是不可能的。
1948年9月,才入党几个月的罗广斌由于被叛徒冉益智出卖,在成都家中被捕,随后被押解到重庆渣滓洞监狱,关押在“楼七室”。
“楼七室”是一间隔离牢房,专门关押“态度顽固、不守监规”的犯人,管理严苛,平时不准犯人放风。
原来出卖罗广斌的是中共重庆市委副书记冉益智,当初是他批准罗广斌入党的。冉益智被捕叛变后,将他刚刚批准发展为党员的罗广斌出卖了。叛徒冉益智告诉徐远举:罗广斌是国民党第十五兵团司令罗广文的弟弟。
看管“犯人”的特务头子徐远举一看,这不是大名鼎鼎的国军司令罗广文的弟弟吗?罗广文位高权重,这事可不能蛮干,徐远举根据叛徒提供的材料,约请罗广文作了一次秘密谈话。
罗广文一听,这可是大事,弄不好,弟弟保不住,自己也会掉脑袋的。于是他说:“弟弟一直在外读书,缺少管教,抓起来吓唬吓唬也好,省得他不知天高地厚,管教可以,但是不能伤他一根汗毛。”
不过对于罗广斌被捕,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是徐远举在批捕前,通知了罗广文。罗广文对这个不听话的弟弟也没见过几面,就让徐远举管教一下。第二种说法是罗广文事先并不知情,弟弟被捕后,父亲来找他疏通关系,罗广文就给徐远举写了封信。
因为当时罗广文国民党第十五兵团司令官,作为亲弟弟的罗广斌,特务们一开始对他这个共党案犯都“另眼相看”。面对审讯,罗广斌坚贞不屈,对于组织情况,他守口如瓶。碍于罗广文的面子,特务也不敢对罗广斌刑讯逼供。
反过来,罗广斌就利用特殊的身份在渣滓洞监狱坚持与敌人进行斗争。
1948年11月的一天,徐远举再次提审罗广斌,这一次他把冉益智也带来了,可是罗广斌一看到冉益智就愤怒的像头狮子,他呵斥道:“我什么也不会告诉你,送我回监狱!”
对于罗广斌的行为,徐远举恼羞成怒。第二天就给罗广斌戴上了重达40斤的脚镣。
1949年1月,地下党员齐亮被捕关押到渣滓洞,罗广斌因为写条子给齐亮讲狱中情况而被特务发现,又给他加了脚镣。后来他被转到关押重犯的白公馆监狱去了。在白公馆,罗广斌有机会接触更多的被关押的“政治犯”。
白公馆,原本是四川军阀白驹的别墅,后来特务头子戴笠看中了此地,并将白公馆改造成了一座秘密监狱。
罗广斌呗关押在白公馆期间,他的父亲却通过各种关系在为营救他出狱,父亲苦口婆心地劝他赶紧签了“悔过自新”书回家。然而罗广斌坚决不从,在与父亲争吵僵持几天后,又回到了白公馆监狱。
1949年11月27日下午4点,白公馆开始了大屠杀,到深夜3点多钟时共9批29人被杀。此时,还有19名“犯人”关押在牢中。
然而渣滓洞尚有100多人未处决,故杀手全部赶往渣滓洞。白公馆的“犯人”由看守长杨进兴全权处理。面对解放军的隆隆炮声,杨进兴心里发慌,他命令杨钦典一人留下看守,自己带领亲信逃离了白公馆。
就这样罗广斌和另外18位同志就到了杨钦典的手中,而罗广孝发现杨钦典和别的特务不一样,他还没有被泯灭人性,于是罗广斌就试着劝说杨钦典弃暗投明,使罗广斌等被关押在白公馆的19人全部脱险。
新中国成立后,从监狱脱险的罗广斌心中最大的愿望就是要为那些死在狱中的难友工作。
1961年12月,罗广斌、杨益言在此基础上合作创作的长篇小说《红岩》,经中国青年出版社编辑正式出版。
可以说,在《红岩》整个创作过程中,重庆市委对罗、杨的要求,一直是很严格的。在《红岩》没有定稿前,要求他们集中精力写作,不定稿,不准拿出去发表,以免分散精力。
小说《红岩》定稿时,罗广斌对杨益言说:“老杨,这本书的真正作者其实不是你,也不是我,而是12年前牺牲在渣滓洞、白公馆的江竹筠、许晓轩、陈然、刘国鋕……是他们用生命和鲜血写成了这本书。”
红岩精神是一座精神丰碑,而小说《红岩》就是这座丰碑上闪耀的诗篇,它无愧党史上的丰碑、共产主义的教科书。
罗广斌和杨益言,作为国民党集中营的幸存者,为了这份不能忘却的纪念,历经数十年五易其稿,用血泪写下了这本四十一万字的红色经典。
很多人倒在了黎明前夜,但他们的红岩精神一直流传下来怎么办理股票配资,在和平繁荣的今天,依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